怕热
不怕热
一到夏天,免不了有人会问,“毛孩子”怕热吗?答案是肯定的,更何况是今年突破极值的高温呢!因此,上海动物园也安排上了不少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
但其实,动物对温度的适应和其原生栖息地的地理分布有关,和其物种本身的自然习性也有很大关系。为了在自然界的各种温度下生存,动物们都各有法宝。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动物们学学“自然清凉”大法。
体温
要降温,首先要了解动物的体温。
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世界上的大部分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反之,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就是恒温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类。
例如:
赤大袋鼠体温33-38.8℃
马来熊 体温36-40℃
大猩猩体温35-39℃
红腹锦鸡体温42℃
鸟类的体温高于哺乳动物,与鸟类适应飞翔有关。
红腹锦鸡
变温与恒温动物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体表无毛或有毛。
变温动物体表一般是几丁质(昆虫)、鳞片(鱼、龟和蛇等),或直接是皮肤(蛙、蚯蚓等)。
刺蛾幼虫的毛起到防御作用,并不保温
变温动物只需要较少的能量来维持生理机能和生长,在食物较少的条件下也能存活。当处于极端温度、特别是低温时,行动活力下降,甚至不进食。
扬子鳄
而恒温动物体表则有保温的羽毛或毛发。恒温动物通过产热或散热调节自身体温,即便在低温环境下也能正常的活动,这使得它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更大的范围寻找食物。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不仅用来生长,也用来保持体温。在相同环境温度下,相同体型的恒温动物消耗的能量约为变温的8倍。也有一些在水里生活的恒温动物毛发退化了,比如海豚和白鱀豚。
好毛发,水陆两用
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在野外会找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比如躲进树丛、洞穴、水中……因此,动物园里除了控制环境温度外,会为变温动物尽量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水里的网纹蟒
恒温动物
不少恒温动物进入夏季,都会脱下冬季保暖的“摇粒绒”,换上一身轻薄“针织衫”。
换毛中的骆驼
冬季和夏季的毛发也是有一定差异的。
冬天的貉毛发更加蓬松保暖
夏天貉的毛发则相对细短一些,但咱还是实心的
而恒温动物在高温环境下主要靠调节个体温度来降温。自然界中它们既可以通过找一个低温的环境,还有一些其他的散热方式来调节体温。
原生栖息地气候环境相对炎热的动物,夏季也需要提供良好的遮蔽环境和通风。
找到一片荫凉,就是美好的夏天
喜水的动物,乘着盛夏玩玩水,即是乐在其中,也是降温消暑。
大中午也“疯狂营业”的南美貘
一些鸟类则靠扇动翅膀帮助散热。
鹈鹕抖动翅膀散热
甚至,少活动,减少热能的产生,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空调,也摆烂
趴着不动,也是巨大贡献
当然,大家熟悉的出汗或吐舌头等散热方式也可避免体温的升高。
原标题:《怕热?跟动物们学学“自然清凉”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