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5实测,PK华为Mate8!谁的性能更强,谁更容易发烫!

admin 2747

U君终于买到小米5的机子啦!为了不让大家等太久,U君今天就先上一个关于小米5/骁龙820的性能和发热测试。

还是老方法,用长时间运行大型游戏(NBA K15和NBA 2K16)来测试性能和发热!而为了有一个参考,我们用之前在这两项测试中一直表现不俗的华为Mate8来做对比,而今天所有的两款手机的数据都是在同样的环境下的测试,也都更新到了最新的系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有的曲线图中的CPU,GPU频率数值都需要乘以10,这样显示是为了便于和帧率数值显示到一起。

先来看对CPU负载要求很高的NBA 2K15,长时间运行游戏的帧率和内部处理器温度:

大家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整个测试的效果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前后两部分:

在前半段,说实话,U君刚看到小米5,骁龙820的这个曲线图的时候还是大吃了一惊(毕竟已经看多了之前骁龙810的几秒降频。。。):游戏的前900秒/15分钟,全程保持极限流畅的60帧,而同时,处理器温度只是从30度上升到了60度,这个表现要好于做同样测试的Mate8:

不过,到了后半段,当处理器温度到了60度的限制,开始调节处理器频率来控制温度的时候,小米5的游戏帧率就开始跳动的厉害,在60帧和30帧之间频繁跳动。大家有没有觉着这个现象有点眼熟?对了,我们在早期测试Mate8的时候就是同样的效果,大家可以参考这篇(华为Mate8,亟待优化的系统调度策略!)。

如果把处理器的频率也一并展示出来就看得更明显了:

可以看到,在后半段,大核频率在1G到2.1G之间频繁跳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游戏帧率跳动的那么厉害了。

而Mate8呢?则表现的相对稳定,不再像之前那样在极高和极低值之间频繁跳动了,我们昨天说过,Mate8在几次系统升级之后温度控制的策略已经更改,我们来看下最新的Mate8的频率调节机制:

可以看到,Mate8上,CPU大核频率前期在1.5G和2.3g之间跳动,当温度持续升高,大核频率则直接稳定在了1.5G。GPU频率也是不再像之前那样极高极低的频繁调整,而是成阶段式小幅下降的趋势。

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大型游戏:NBA 2K16。

在做这款游戏的测试时,为了增加压力,U君是把他设置成全部最高特效的(NBA 2K15没有特效设置,只有2K16有)。这样,对CPU和GPU都有比较高的压力。

先来看小米5在这样的测试下的帧率和处理器温度:

可以看到,和前面类似,测试还是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小米5在前面的700秒基本保持在30到60帧的帧率,之后开始降低。而Mate8则在前面的600秒保持27到60帧的帧率。二者性能相差不大,小米5升温的速度略慢于Mate8,但差距不大。

可是,到了后半部分,仍然一样,小米5的帧率变化幅度明显变大:频繁触及最低15帧的帧率。而mate8则相对稳定的多,最低帧率在平均20帧。

如果我们再次把处理器的频率也一起展示出来大家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了:

可以看到,还是同样的问题:小米5在温度达到限定值,开始调节频率的时候采用的是和Mate8早期的温度调节类似的机制:频率在极高和极低值之间频繁跳动,导致帧率跳动幅度过大。而Mate8则在最新的版本中抛弃了这种温度控制机制,现在的控制策略,不管是CPU的频率,还是GPU的频率都是阶段式下调,不会一下子极高极低,而这也是U君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实测揭示三星S6的温度控制策略:和华为Mate8有多大不同?)极力建议的策略。(啊,是不是要跟小米也再建议一次啦!)

最后,关于NBA 2K16,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大家需要关注,就是GPU的频率:

在上面的曲线中我们看到,小米5在整个的测试中,即使是在前期到达温度限制值之前,帧率比Mate8也就是略高,而大家知道,小米5的骁龙820在GPU配置上是要远远高于Mate8的麒麟950的,这点,从GFXBench的GPU跑分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T-Rex 测试是87.3,而Mate8的同样的测试只有38.3,差了一倍还多。

可为什么在游戏性能上没有如此明显的差异呢?问题就在小米5的GPU频率上:最高624M的GPU频率,在小米5上则基本上是限制在300M以下,而到了后期温度升高之后则更是频繁的触及120M的极低值。

而这样的GPU频率在游戏全部最高特效开启,需要GPU提供性能的情况下就明显的影响到了游戏表现了。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在测试的后半段,小米5的游戏性能甚至还不如Mate8.

总结:

今天的整个测试下来其实略微有点出乎U君的意料:因为在U君测试之前,网上的普遍观点是觉着骁龙820的CPU部分应该略弱于Mate8的麒麟950,而GPU表现应该拉开麒麟950一大截。可实际却是,小米5的骁龙820,CPU表现相当抢眼,尤其是在大家最关心的发热这一块,在对CPU负载极高的NBA 2K15的测试中,发热速度甚至好于表现已经相当不错的麒麟950。若不是小米5的温度控制策略在后半段有点拖后腿,骁龙820在对单独的CPU依赖较大的NBA 2K15的测试中本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可是,在另一方面,小米5的骁龙820在GPU上却并没有给出应有的,或者说大家预期的表现,在对GPU要求增高的NBA 2K16全最高特效的测试中,甚至在长时间测试的后半段还略输于在GPU配置上屡遭诟病的麒麟950!

所以,U君在下一篇测试中将着重于小米5/骁龙820的GPU测试,来探究下,这极低的GPU频率到底是MIUI系统控制的策略,还是由于骁龙820功耗发热的限制导致CPU和GPU不能同时都运行在高频,高性能模式。

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小米5,或者说,骁龙820,并没有很明显的,类似于骁龙810那样的处理器过热问题,大家在上面的两个极高处理器负载的测试中已经看到了,不管是小米5还是Mate8,处理器的温度限制阈值都是设定在比较保守的60度,甚至在长期测试的后期是稳定在低于60度的。而这样的处理器温度下的机身温度就很明显了:小米5和Mate8的机身温度基本类似,长时间(40分钟左右)测试下都只是温温的感觉(机身温度最高点40到42度左右),并不发烫。

The End

下一篇将主要测试和探讨小米5/骁龙820的GPU部分